•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大事记
  • 标准与认证
    专业人员认证 培训项目认证 教育应用中心认证
  • 政策与伦理
    伦理守则 伦理流程 伦理部活动
  • 专业队伍
    管理中心认证专业教学团队 管理中心认证专业人员
  • 成果展示
    萨提亚书籍 萨提亚研究 萨提亚教学视频 萨提亚图片
  • 资料下载
    申请认证模版 学习材料模版 制度规定
  • 联系我们
    志愿者申请 建言献策
  • 国际资讯
  • 国内咨询
  • 新闻中心
  • 点亮希望,赋能未来! —…
  • 萨提亚模式相关文献在…
  • 携手共进,共筑心桥——…
  • 喜报:萨提亚专业委员会…
  • 第二期伦理主题系列研…
  • 《健康家庭与青少年未…
  • 喜报:Satir Global线上…
  • 喜报:蔺桂瑞、茆丁、马…
  • 喜讯:3月17日 萨提亚教…
  • 萨提亚模式的演变与发…
中国首届萨提亚大会报道
发布时间:2024-02-28   点击率:86

                             

相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明亮的黄、纯净的蓝,一座座不同形式的

“

冰山

”

,跃入我的眼帘。既感受着温暖和激情,也体验到生命力的深邃、丰厚,绽放出的无限可能

……



萨提亚模式,一个充满着人性温暖的心理学流派,其核心理念

“

Peacewithin

、

Peace Between

、

Peace Among

”

(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1

年来,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在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企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广为应用。







11

月

27-29

日,十余位国际导师,三十余位中国导师,以及

500

多位参会者,一起相聚广州,相遇在“首届中国萨提亚大会”上。觉察、成长、联结、改变、生命能量

……

这些词语的背后,体现着一个个独特的生命历程。


 


相遇,两个睿智的“年轻人”



94

岁的玛利亚老师,优雅地坐在台上,一个粉红色的发卡别在银色的卷发上。



80

岁的贝曼老师,舒适地坐在一旁,好奇地问:“我已经认识你

40

年了,还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历程吗?”

他们的对话,是萨提亚两大导师的“世纪对话”。



玛利亚缓缓道来:“记得呀,我们第一次相遇是在

1968

年,在萨提亚女士的

5

天工作坊上,我们吃惊地看着人们的变化,很不理解那些人的眼泪和拥抱,有时,改变竟然在

10

分钟之内发生!我们赞叹着萨提亚女士‘真是一个奇迹’,而她却说:‘我不是奇迹,我只是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奇迹。’从

1981

年开始,我们组成三人组,协助萨提亚女士带领工作坊。”

贝曼笑着说:“一开始,这个‘三人组’并不完美。我很‘超理智’,总是强调架构和理论,而玛利亚经常‘打岔’,总是沉浸在历程中。我们的另一个伙伴,金·伯格比较‘一致性’,她仿佛一位妈妈,看着两个小孩子一会儿争执、一会儿冷战。但是,这个独特的三人组持续了几十年。

”




贝曼是严谨的“人本主义流派”学者,玛利亚是资深的社工实践者,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在中年时一起加入“萨提亚模式”,而且一直待在那里,以那里为“家”?




贝曼说:从前,我学习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流派时,不能问问题,只能点头,偶尔回应几声“嗯、嗯

……

”但是我发现,

萨提亚很擅长问问题,问一些深刻的“历程性问题”,常常深刻地触动一个人,并且神奇地改变了一个人。我以前只是关注于“个人”,但萨提亚着眼于“系统性”,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于世界。

以前,我学习萨提亚模式,觉得它只是一个流派,经过这么多年后,我感觉它越来越丰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玛利亚说:萨提亚最吸引我的是她的信念系统、她的人性。在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后,我一度对人类和世界有很多失望,不再相信人性是善的。遇到萨提亚之后,我才感受到真地有这样一个人,

她不仅坚信“人性本善”,而且活出了人性的善。


 

贝曼博士说:“萨提亚很善于发现一个人的“正向资源”,有时,甚至于在你自己意识到之前。

”

(编者注

:

一位台湾的心理学教授吴就君曾经提到:

1980

年,我去加拿大参加萨提亚的工作坊,

面对

60

多位资深的老学员,一种不安感突然袭上来。我告诉维妮(对萨提亚的昵称),我怕跟不上大家。她很关心地问我:“吴,你今年几岁?”她握着我的双手,暖流似乎流动到我的全身。我说:“

42

岁”,维妮两眼注视着我,慈祥地说:“够了,你

42

年的生活经验,有好多可以让我们学的哩。”——引自台版《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




贝曼接着回忆道:“从

1981

年开始,萨提亚每年都在加拿大举办一个历时一个月的工作坊,我们有一个很独特的仪式: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支蜡烛,去点燃他人的蜡烛,这样,全场每一个人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几十年来,两位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仅传播着萨提亚模式,更活现出她的真谛。有幸的是,他们常来中国,带给更多的人“幸福、健康和成功”:

玛利亚从

1986

年到香港,

2004

年至大陆,如今每年来大陆一两次。老人家越洋乘坐十几小时的飞机,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她说,一来,我发现中国人非常用功,如饥似渴地学,而且学了马上去用。二来,我感受到中国人的慷慨。我曾经为大陆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开过

18

天的家庭重塑工作坊,9个做现场个案的家庭,有

8

个家庭不仅同意把自己的个案拍成教学录像,而且还同意出版为书籍,让更多的人受益。

贝曼笑言:我也特别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好学。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在工作坊的第一天,有时没有志愿者做“明星”(个案的案主)。但是在中国,我在第一次茶歇前,就有十几个踊跃的志愿者报名了。还有,中国人特别地“敬老”,根深蒂固地,这在西方很不寻常。所以,我在中国待得越来越久,只是偶尔回去“拜访”一下加拿大。


 

 

相遇,一个温暖而博爱的生命


有缘相遇过萨提亚女士的人们,这样形容她——


 

 


她是一个很淳朴的人。她上山采水果,亲自做水果馅饼给我们吃。她很喜欢买衣料,自己动手做衣服,只是她一生奔忙于全球各地,在去世后,家里还留了一大批布料。她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总是观察各种生命,感受大自然、感受宇宙中的生命力

——

太阳每天升起,花朵每年绽放。她认为,既然宇宙有序,人和家庭也应该是有序的。于是,萨提亚发展出了

“

家庭重塑

”

,

“

曼陀罗

”

,

“

转化式治疗

”

。


 

 


她从小生活艰苦而节俭,在去世前,都没舍得买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但是,萨提亚去世后,留下了

450

万美元的遗产,她希望能成立一个学习中心,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



她总是让人们从行为中看深一点,看到行为背后的“意义”,感受到行为背后的“渴望”和“生命力”。萨提亚说,

我们是一个住在身体中的灵魂(

We are aspirit living ina body

),我们是宇宙中“生命力”的独特展现。

她一生的梦想是“内在和平、人际和睦、世界和平”。

1985

,在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

The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

,萨提亚写了一封信,給当时的美國总统里根和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請求他們停止冷战,並邀请与会的

7000

位参会者一起署名。她曾经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民做过家庭重塑工作坊,她认为,

家庭是世界的缩影,“疗愈了家庭,便疗愈了世界”

。



她在国际心理学界是一个独特的创新者,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她在担任“美国人本心理学会”会长一职时,特别强调,

真正的人本主义着重的是“你和我”,而不仅仅是“我”、“你或我”。

在《美国心理治疗网络》杂志的

25

周年纪念之际,综合历年的调查结果,排出了在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

“最具有影响力”

的心理治疗家,

萨提亚位居第

5

位,是仅有的一位女性

。其他

4

位分别是:

CarlRogers

(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

AaronBeck

(贝克认知学派创始人)、

SalvadorMinuchin

(米纽琴,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始人)、

IrvinYalom

(欧文·亚龙,存在主义治疗和团体治疗的创始人)。

萨提亚在科学严谨的心理学领域中,增添了温暖的人性、务实的改变性,以及广阔的系统性。

正如玛利亚所分享的:“有人问我,萨提亚模式有没有什么限制?我说,

萨提亚模式的限制就是“你自己的限制”。

这个模式看起来很人性,很简单,但其实很深。你“成长”到什么程度,就能把这个模式运用到什么程度。

”


 

相遇,一个个“渴望成长”的人


作为一位心理治疗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自己,支持一个个“渴望成长”的人呢?几位萨提亚导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玛莉亚

在《大象在屋里》提到

:让我用河流来做比喻,

我和案主之间有一条河,我需要越过这条河与他们相遇——在生命力的层面,但在他们和我之间仍然保持着清楚的界限。




玛利亚特别提醒:有些人学了一两次萨提亚课程之后,就运用雕塑做治疗,这是危险的。家庭重塑就好像做手术,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家庭重塑的引领者需要长期的训练、复习和讨论,并具备谦卑的态度,才能让案主在过程中获得成长,而不会受到伤害。


 

上一主题:点亮希望,赋能未来! ——全球首届萨提亚模式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第一阶段圆满成功
下一主题:萨提亚关系成长工作坊
咨询热线:010-88117660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标准与认证 政策与伦理 专业队伍 成果展示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88117660 邮箱:banmensatir@163.com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曹格庄路34号院 邮编:100142

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 京ICP备20210010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