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中心

站内搜索

类型:
关键字:
 

萨提亚国内资讯

 
中国首届萨提亚大会报道
发布时间:2014-12-04   点击率:2279
                             相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明亮的黄、纯净的蓝,一座座不同形式的冰山,跃入我的眼帘。既感受着温暖和激情,也体验到生命力的深邃、丰厚,绽放出的无限可能……

萨提亚模式,一个充满着人性温暖的心理学流派,其核心理念PeacewithinPeace BetweenPeace Among(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1年来,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在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企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广为应用。


1127-29日,十余位国际导师,三十余位中国导师,以及500多位参会者,一起相聚广州,相遇在“首届中国萨提亚大会”上。觉察、成长、联结、改变、生命能量……这些词语的背后,体现着一个个独特的生命历程。

 

相遇,两个睿智的“年轻人”

94岁的玛利亚老师,优雅地坐在台上,一个粉红色的发卡别在银色的卷发上。

80岁的贝曼老师,舒适地坐在一旁,好奇地问:“我已经认识你40年了,还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历程吗?”他们的对话,是萨提亚两大导师的“世纪对话”。

玛利亚缓缓道来:“记得呀,我们第一次相遇是在1968年,在萨提亚女士的5天工作坊上,我们吃惊地看着人们的变化,很不理解那些人的眼泪和拥抱,有时,改变竟然在10分钟之内发生!我们赞叹着萨提亚女士‘真是一个奇迹’,而她却说:‘我不是奇迹,我只是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奇迹。’从1981年开始,我们组成三人组,协助萨提亚女士带领工作坊。”贝曼笑着说:“一开始,这个‘三人组’并不完美。我很‘超理智’,总是强调架构和理论,而玛利亚经常‘打岔’,总是沉浸在历程中。我们的另一个伙伴,金·伯格比较‘一致性’,她仿佛一位妈妈,看着两个小孩子一会儿争执、一会儿冷战。但是,这个独特的三人组持续了几十年。

贝曼是严谨的“人本主义流派”学者,玛利亚是资深的社工实践者,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在中年时一起加入“萨提亚模式”,而且一直待在那里,以那里为“家”?

贝曼说:从前,我学习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流派时,不能问问题,只能点头,偶尔回应几声“嗯、嗯……”但是我发现,萨提亚很擅长问问题,问一些深刻的“历程性问题”,常常深刻地触动一个人,并且神奇地改变了一个人。我以前只是关注于“个人”,但萨提亚着眼于“系统性”,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于世界。以前,我学习萨提亚模式,觉得它只是一个流派,经过这么多年后,我感觉它越来越丰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玛利亚说:萨提亚最吸引我的是她的信念系统、她的人性。在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后,我一度对人类和世界有很多失望,不再相信人性是善的。遇到萨提亚之后,我才感受到真地有这样一个人,她不仅坚信“人性本善”,而且活出了人性的善。

 

贝曼博士说:“萨提亚很善于发现一个人的“正向资源”,有时,甚至于在你自己意识到之前。(编者注一位台湾的心理学教授吴就君曾经提到:1980年,我去加拿大参加萨提亚的工作坊,面对60多位资深的老学员,一种不安感突然袭上来。我告诉维妮(对萨提亚的昵称),我怕跟不上大家。她很关心地问我:“吴,你今年几岁?”她握着我的双手,暖流似乎流动到我的全身。我说:“42岁”,维妮两眼注视着我,慈祥地说:“够了,你42年的生活经验,有好多可以让我们学的哩。”——引自台版《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

贝曼接着回忆道:“从1981年开始,萨提亚每年都在加拿大举办一个历时一个月的工作坊,我们有一个很独特的仪式: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支蜡烛,去点燃他人的蜡烛,这样,全场每一个人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几十年来,两位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不仅传播着萨提亚模式,更活现出她的真谛。有幸的是,他们常来中国,带给更多的人“幸福、健康和成功”:玛利亚从1986年到香港,2004年至大陆,如今每年来大陆一两次。老人家越洋乘坐十几小时的飞机,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她说,一来,我发现中国人非常用功,如饥似渴地学,而且学了马上去用。二来,我感受到中国人的慷慨。我曾经为大陆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开过18天的家庭重塑工作坊,9个做现场个案的家庭,有8个家庭不仅同意把自己的个案拍成教学录像,而且还同意出版为书籍,让更多的人受益。贝曼笑言:我也特别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好学。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在工作坊的第一天,有时没有志愿者做“明星”(个案的案主)。但是在中国,我在第一次茶歇前,就有十几个踊跃的志愿者报名了。还有,中国人特别地“敬老”,根深蒂固地,这在西方很不寻常。所以,我在中国待得越来越久,只是偶尔回去“拜访”一下加拿大。

 

 

相遇,一个温暖而博爱的生命

有缘相遇过萨提亚女士的人们,这样形容她——

 

 

她是一个很淳朴的人。她上山采水果,亲自做水果馅饼给我们吃。她很喜欢买衣料,自己动手做衣服,只是她一生奔忙于全球各地,在去世后,家里还留了一大批布料。她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总是观察各种生命,感受大自然、感受宇宙中的生命力——太阳每天升起,花朵每年绽放。她认为,既然宇宙有序,人和家庭也应该是有序的。于是,萨提亚发展出了家庭重塑曼陀罗转化式治疗

 

 

她从小生活艰苦而节俭,在去世前,都没舍得买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但是,萨提亚去世后,留下了450万美元的遗产,她希望能成立一个学习中心,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

她总是让人们从行为中看深一点,看到行为背后的“意义”,感受到行为背后的“渴望”和“生命力”。萨提亚说,我们是一个住在身体中的灵魂(We are aspirit living ina body),我们是宇宙中“生命力”的独特展现。她一生的梦想是“内在和平、人际和睦、世界和平”。1985,在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The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Conference) ,萨提亚写了一封信,給当时的美國总统里根和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請求他們停止冷战,並邀请与会的7000位参会者一起署名。她曾经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民做过家庭重塑工作坊,她认为,家庭是世界的缩影,“疗愈了家庭,便疗愈了世界”

她在国际心理学界是一个独特的创新者,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她在担任“美国人本心理学会”会长一职时,特别强调,真正的人本主义着重的是“你和我”,而不仅仅是“我”、“你或我”。在《美国心理治疗网络》杂志的25周年纪念之际,综合历年的调查结果,排出了在美国心理治疗师眼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家,萨提亚位居第5位,是仅有的一位女性。其他4位分别是:CarlRogers(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AaronBeck(贝克认知学派创始人)、SalvadorMinuchin(米纽琴,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创始人)、IrvinYalom(欧文·亚龙,存在主义治疗和团体治疗的创始人)。萨提亚在科学严谨的心理学领域中,增添了温暖的人性、务实的改变性,以及广阔的系统性。正如玛利亚所分享的:“有人问我,萨提亚模式有没有什么限制?我说,萨提亚模式的限制就是“你自己的限制”。这个模式看起来很人性,很简单,但其实很深。你“成长”到什么程度,就能把这个模式运用到什么程度。

 

相遇,一个个“渴望成长”的人

作为一位心理治疗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自己,支持一个个“渴望成长”的人呢?几位萨提亚导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玛莉亚在《大象在屋里》提到:让我用河流来做比喻,我和案主之间有一条河,我需要越过这条河与他们相遇——在生命力的层面,但在他们和我之间仍然保持着清楚的界限。


玛利亚特别提醒:有些人学了一两次萨提亚课程之后,就运用雕塑做治疗,这是危险的。家庭重塑就好像做手术,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家庭重塑的引领者需要长期的训练、复习和讨论,并具备谦卑的态度,才能让案主在过程中获得成长,而不会受到伤害。

 

下一主题:科研部整理推出《萨提亚模式在中国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上一主题:庆贺首届中国萨提亚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